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

安心---來自專業及態度

何謂專業

何謂專業?專業即是:專精明白作業之真髓,亦即是一切行為動作之根基!因此,人類眾生從學習開始,一切之行為動作皆是由學習而得來,正是一步一腳一個印,每一步都是學習之過程,而在於過程之經歷中,累積了不同之資糧,來轉化成為己身之經驗。

因此,專業知識之形成,奠基於態度之呈現;若是沒有真心之態度,一切之行為動作,皆是可有可無,即是無法真正落實於事務之推展,只是遇事行事,根本不明白其中之原委,又如何稱為「專業」?只是虛應故事而已!

面對何種事務,進行何種作為,皆是以專業知識作為基礎,才能真正明白一切事務之重點,也才能掌握其中之眉角,形成真正內化於己身之智慧,來落實於人生之一切過程,這才是真正明白專業知識之重要也!

態度—即是面對所有事務之心態;此種心態,猶如高樓大廈之基礎工程,正是整棟建築之根基,若是根基不穩固,整棟建築就容易倒塌,因此,人類眾生在於人生之過程當中,心態即是一切行為之根基,若是抱持著可有可無之心態,一切的過程就只是在過日子而已,根本都沒有重心,亦即是人生沒有了方向。

2022年8月16日 星期二

生前告別式--計畫書

  生前告別注意事項:

(1) 辦理生前告別式的時機宜掌握恰當,可與主治醫師、重要親友商量。

(2) 辦理生前告別有許多觀念需要溝通,這一部分要注意,以免引起親友諸多誤會、爭執,徒增困擾。

(3) 生前告別式並無一定之規範,不論內容、場地、方式、規模……,但是宜以符合個人特色,達到生前告別的意義與目的為要。

(4) 辦理生前告別之後,去世時即沒有必要再辦理告別式,若未被邀請參與生前告別之親友想要弔祭,則可在出殯前設置簡單之靈堂供親友祭拜憑弔。若個人並不在意,則靈堂亦無設置之必要。

(5) 其餘相關事項可依一般去世的禮儀辦理,個人仍可選擇想要辦理的儀式。

生前告別式結束之後,若自己往生了,就不必再辦理告別式了。然後可以到殯儀館申請火化的手續,以台北殯葬管理的做法,他們的制度與服務都還不錯,各種可能的資訊也已透明化,不需要太依賴殯葬業者就可以處理完成。

若擔心有未盡的事宜,則可指定交由某人處理,其他人不論是誰?不論什麼輩分?都務必遵照此人的做法進行之。也不需要再擲茭問我,我既然已經離開,我就不想再透過人間的溝通方式進行之。最好的原則是,既然我沒想到的事情,就是不太重要的事情,不去管它也可以。

直視「天葬」--- 領會生死無常,活在當下

 天葬的震撼教育

參加西藏天葬後,逼得邱杰直視死亡的樣貌,

赤裸裸打破以身體為我的執念,

堅定了吃素、學佛的信心,

當遇上話頭「拖著死屍的是誰」,

懂得把握當下,隨緣盡分,做好自己能做的事。

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

以抄經取代燒紙錢---冥陽兩利,既環保又能表達心意

以抄經取代燒紙錢---冥陽兩利,既環保又能表達心意

寫經的目的在於個人自我修行、亦能回向親友眾生,得到身心安吉之祈福心願。最受大眾喜愛的寫經經文即《般若心經》。據佛經上記載,唸誦般若心經的功德,不亞於念誦六百卷的《大般若經》,且寫經之功德在諸多佛經經典中,一再的被提及,言其諸勝功德遠優於造塔供佛,寫經的好處極不可思議。  

眾所皆知,佛教中以《大般若經》為大乘佛教中最古老、最重要的經典,《般若心經》即是將此經典濃縮成最精簡的佛教根本思想,若是能透過抄寫並敬誦《般若心經》,而透悟佛教根本思想,開啟智慧,自覺而覺他,自度而度人,而獲圓滿之覺行、利益眾生,乃是此寫經活動最終之目的。

抄寫佛經等於向佛學習,向覺者學習,藉著抄經,安頓自心,一步一步向佛的境界邁進,亦即向著自己開智慧、覺悟生命宇宙真諦之道邁進。寫經或抄誦佛經,是佛教修行法門之一,其最大的功效在於『禪定』功夫的養成,而非止於功德的福報。『禪定』是貫徹修行的第一入門功夫,藉由『禪定』而生『智慧』;透過日常生活的實踐努力,精進於『禪定』的功夫,以抄經和寫經功夫入於定而成於『慧』,是佛教徒乃至一般信眾實踐並修行智慧法門的首要入門功夫。

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

天上人間的擺渡者--- 一個禮儀師的喃喃絮語

天上人間的擺渡者--- 一個禮儀師的喃喃絮語

拉開序幕

作者湯瑪斯用詩人的筆描繪他的殯葬業工作及其心得感想,藉由西方同業的省思,反照當前我們的工作場域,頗有呼應之處,以下就以「主題」方式做心得發揮。

葬禮---活著的家屬,為逝世的親人表達追思的一種安慰

湯瑪斯寫道:「葬禮是藉由照顧死者來服務生者」,想來不錯,一個葬禮辦的好或不好,死者無法表示意見,他躺在棺材裡。葬禮的儀式,傷心的親屬,來緬懷及憑弔的友人,一切都環繞著他,為他舉辦。轉念想之,似乎又跟他全然無關,他的靈魂已去,飄升天堂墮入地獄或幽浮人間,在六道中徘徊反覆,在那兒的不過是人形肉塊罷了。「人形肉塊」,彷彿心照不宣的密語,告別式的在場諸位也許都閃過這樣的一念:那兒的「他」已成「它」,留下的只有漸漸模糊的往事。

生前(往生)規劃意願書

 感恩王師兄撰文,菩提林修訂

往生規劃意願書

本人   OOO   預立往生規劃的意願書,並委託菩提林佛教禮儀進行往生規劃執行的相關事宜,請負責安排我身後事宜的家人,按照本人的意願,進行我身後事的規劃與辦理。

*備註:本意願書,係依照殯葬管理條例第四五條之規範執行。

條例本文:成年人且有行為能力者得於生前就其死亡後之殯葬事宜,預立遺囑或以填具意願書之形式表示之。死者生前曾為前項之遺囑或意願書者,其家屬或承辦其殯葬事宜者應予尊重。

(一)臨終之際

流程概述:

    本人已簽署器官捐贈書,若臨命終時,若情況允許,則做器官捐贈。請幫忙我助念,以法鼓山佛教禮儀的臨終關懷為基礎進行,若能有法師或是助念團善緣,請代為聯繫協助我憶念功德,迎向光明。

 往生七日之內,請修諸善功德迴向給我,助我往向善趣。

重點提要:

1.希望是在,醫院往生  自宅

2.無需設立靈位,或於寺院隨喜共修迴向。

3.希望穿著日常衣服

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

無論發生什麼事,都要這樣想...

【無論發生什麼事,都要這樣想...】    

堪忍尊者

寂天菩薩在《菩薩行論》中闡釋,如果問題是能解決的,就不需要為它煩惱,更沒有理由為它氣憤頹喪。如果問題是無法改變的,就更沒必要為它不快樂或不高興。也就是說,不管發生什麼事,都沒有理由生氣或沮喪。

無論發生什麼事,總是思維著“這是好的,有利的情境。”舉例來說,在某人被毒蛇咬傷時,為去除毒素把傷口附近的皮肉割除」雖然很痛,但是卻有助益,因為這樣做可以保住生命,所以是有利無害的。根據西藏醫學的理論,當病毒發散出來時,通常表示病情有了進步。雖仍是病痛,但因病毒已由體內散發出來,不再駐留在體內日益滋長蔓延,因此被視為是好現象。把來自人或物的傷害視為困擾,有極大的缺失。反覆思維自己在這輩子所會遭遇過的問題,並思維視之為困難的結果。然後生起一種強烈的動機,下定決心“從現在起,無論我將面對什麼困難。我將會視它們為有利的。”

具有這種無畏、肯定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。秉持這種堅強的念頭,試著訓練自己的心,直到能像經驗豐富的馴馬師一般一縱使漫不經心,也可毫不費力的駕馭馬兒,不論馬兒如何奔騰,也不會摔下或危害到自己的生命。馴馬師之所以能巧妙的駕馭,是因為他的身體可以隨馬兒奔騰的方式自然的回應。同樣的,無論遇到什麼淒慘的境況或障礙,應該立刻毫不費力的視它們為有利的。歡喜問題的念頭應該像喜歡霜淇淋或音樂的念頭般自然生想。就如酷愛音樂的人聽到音樂時,歡喜的念頭會自然地生起,不需考慮任何理由。

遇到逆境時,若能自動的將它視為好的,就能喜樂。即使面對批評、貧窮、困難、病痛、或死亡時,內心絲毫不受干擾,仍然喜樂常在;你將毫不費力、自然地明瞭困難的益處,而越能明瞭困難益處,就越能喜樂地經歷人生中的困難。經由訓練自心,且養成不把問題視為困難,那麼就算遇到身心上的大困難,也會變得容易忍受,並能安然渡過,問題變成喜樂的,如棉花般,輕盈且柔軟。

安心---來自專業及態度

何謂專業 何謂專業?專業即是:專精明白作業之真髓,亦即是一切行為動作之根基!因此,人類眾生從學習開始,一切之行為動作皆是由學習而得來,正是一步一腳一個印,每一步都是學習之過程,而在於過程之經歷中,累積了不同之資糧,來轉化成為己身之經驗。 因此,專業知識之形成,奠基於態度之呈現;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