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悟
苦是開悟之始
在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還是太子的時候,他觀察到人類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種種現象,有人生而貧窮、波折,有人生而富有、如意;有人步入衰老無依,有人常年病中掙扎,最後難免一死。佛陀在觀察人生種種苦相之後,終於發現「苦」是人生普遍的現象,精神上或生理上的痛苦都是普遍而無法避免的。於是他開始探討生命的變化及人生的「苦」,想要尋求宇宙人生的真實。
後來,他放棄王位、離開了王宮,參訪當時全印度最具知名度的九十六位老師,請他們指導、開示。這九十六位老師是印度精通各種生命的知識並富於精神經驗的智者。同時,佛陀更對自己實施苦行的方法,日食一麥,以刻苦忍耐的方式,讓心的力量能超然於肉體之外,得到快樂。當時,他雖然成就了很高精神領域,卻依然不能讓他徹底了知宇宙生命的實況。這份精神的成就,只代表片斷的覺知,只是個體,而不是整體。
最後他放棄苦行,來到菩提樹下,用心思惟、探討他所學的一切,夜睹明星而了悟宇宙的真諦。這是開悟的緣起,徹底揭開生命生死的謎底,明白了宇宙實際變化的真相。
佛陀開悟了什麼?
佛陀在夜睹明星之後,究竟開悟了什麼?當時,他看到滿天繁星,每一顆星星都如此燦爛,發出本有的光明。同時,他發現每一個眾生都有覺性,每一個眾生有如每一顆星星,能散發出本有智慧的光明,了了分明、光光相映。在這份知覺下,證實了「宇宙是每一個眾生身心世界的組合」。佛陀發現:我們的靈性是不死的,祂不屬於肉體,祂是形成世界的元素。
從這份覺知中,佛陀了知覺性的原理。覺性即是佛性,他肯定了眾生皆有佛性,人人皆可成佛。他發現「覺」的真實,眾生與佛同樣具足覺的本能,所差別是:眾生的覺是「幻覺」,佛的覺則是「真實」、「明空」的覺。佛用「覺」透視了宇宙一切的變化,明白了他方佛國的存在,一切眾生生死死的變化及一切眾生身心世界的空間組合。
佛陀對「覺」徹悟之後,即說:「奇哉!奇哉!眾生本具如來德相,為什麼不能成佛?只因妄想執著不能得知。』只要我們能放下一切妄想執著,就與佛陀的思想沒有兩樣。由於我們的錯覺,對現象沒有好好分析、探討,所以迷在現象裡。
什麼是眾生的「幻覺」呢?那就是對現象的迷惑與執著。這裡有一則關於「苦」的故事:
從前有一對老夫婦,供養一位法師的一切生活所需,如是三年之久。有一天,這對夫婦將法師請到堂上講法,夫婦倆五體投地跪下,向法師請法,請求他開示。
這個法師心想,這三年來自己也沒有什麼修行,白白地接受這對施主的供養,現在可好了,人家要請他講法,自己沒有半招,覺得很難過,情急之下叫了起來:「苦啊!苦啊!」
這對夫婦聽到這個「苦」字,當下悟到,想想夫婦倆這輩子沒有過過什麼好日子,整天為了生活奔忙、苦惱,現在老了,無依無靠,人生的確是「苦」啊!當下淚流滿面。
我們並不是鼓勵大家消極地認為世間只是「苦」的,而是希望大家能從「苦」中尋求解脫之道。不知道苦,就不會想要學習「離苦」的方法。
我們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發現,人很容易從過去的回憶中追憶痛苦,想過去、未來的事,愈想愈苦惱。這在佛法中稱為「幻覺」,也叫「錯覺」。由「錯覺」所產生的痛苦,如果沒有從這裡開悟,你就會苦死了!這是所有人類共同的經驗。
然而,我們的「錯覺」是從哪裡累積來的?是從我們每一個現下的種種態度、做法累積來的。而現下的感受,則是外在一切現象變化的投影,這種心識的投影,變來變去都不實在,佛法便稱為「幻覺」世間。生死變來變去,只是一種「幻覺」,苦樂變來變去,也是一種「幻覺」,好壞、是非、善惡等等都是相對的、都不具真實性。一切眾生就在迷惑苦樂的交感之中,製造了一切因緣果報,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的輪迴下場。
悟的修行:用「空」除滅一切生死煩惱
開悟度眾生,是成佛的捷徑。因為開悟的人明白一切都離不開因果,以及現下的心。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;種智慧的種子,才能得到成佛的果報。所以,覺悟的人總是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,善用生命時間,盡力將智慧的種子播撒出去,度盡有緣的眾生離苦得樂,成就屬於自己的佛國。
由於開悟的人通達法身不死,知道一切眾生就像自己身上的細胞一樣,不管痛苦或飢寒,都和自己息息相關,所以他知道要無條件地慈悲,關心一切眾生,就像照顧自己的身體一樣。
而什麼是「悟」的修行呢?一般人認為,從打坐、念佛中或持咒裡,就可以得到「開悟」,其實從佛陀證悟的過程中可知,佛法是覺悟來的。佛陀六年苦行,只是達到最高禪定的成就,並未徹底了知一切宇宙人生的實相。只有從覺悟的實踐中,才能破除一切無明迷惑,徹悟真相、離苦得樂,得到人生真實的自在解脫。這種覺悟的實踐,稱為「悟」的修行,也就是能知因知果,不昧因果。
修行的次第
(1)除滅一切迷惑
有一次佛陀在說法時,有一女子在佛陀身旁入定,文殊菩薩問佛說:「佛陀!這個女子為什麼能在您身旁入於三昧?而有智慧第一之譽的我,為什麼卻不能呢?」佛陀回答說:「你把她從定中引出來,自己去好了。」
於是,文殊菩薩繞著這個女子行走三圈,並鳴指一下,但是女子却無動於衷,文殊菩薩甚至把她托至梵天,盡其神力,都不能使這女子出定。佛陀便道:「現在,就算有百千萬個文殊,也沒有辦法使這個女子出定。如果一定要她出定,只有一個無明菩薩可以辦得到。」不久,無明菩薩向佛陀作禮後,便到此女子面前鳴指一下,此女子馬上就出定了。
這個女子代表眾生,從無始生死以來常入「無明定」中,不知不覺,常夢不醒,連大智慧如文殊菩薩都莫可奈何。但最恐懼者,則是無明菩薩的無明煩惱,無明煩惱一來,叫苦連天,即知覺悟,便知無明苦,須從苦惱中破除。所以,知苦才會離苦。
(2)從生活點滴中覺悟空幻,找回自我的真實
在西藏有一對師徒,學生向老師學習覺悟的法門。有一天徒弟向老師印證開悟,他覺得自己開悟了,但是老師對他的開悟不置可否,只叫他去養野豬。他每天就跟野豬生活在一起,搞得非常疲累、煩惱不堪,先前的開悟都不知跑到哪裡去了,只有無盡的煩惱。這時,他才發現老師的用意,明白到:覺悟,是要從實際的生活中圓滿,而不是空想的開悟。畫餅不能充飢的。野豬代表我們的心,覺悟是從心中點點滴滴圓滿來的。
皆大歡喜
道信禪師說:「任心自在,快樂無憂,就是佛。」意思是對任何事情的變化皆快樂無憂。開悟的目的,就是使一切眾生心得自在、快樂無憂,達到圓滿的生活。
開悟的人,明白生命的實體,了知一切因緣果報,他從不傷害任何一個眾生,常以四攝法: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」,和一切眾生生活在一起,並且遠離無明煩惱,快樂無憂,竭盡所能傳播覺悟的思想。
從前有一位弟子問石頭禪師:「佛法說我們死了以後,可以往生淨土,這是真的嗎?」禪師回答說:「你之所以要往生淨土,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潔淨,否則,你現在所處的就是淨土。其實自性清淨,從來沒有人可以把髒東西附在你身上。」
如果,我們人人都能明白不死的法門,開悟本來無生的心、永恆的生命,那麼,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塊淨土,又何必捨近求遠呢?
祝大家時時是好時,日日是好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