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“正念如實照見”本來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,但是它難在什麽地方呢?難在『心』的執取,就是我們的心對各種『特殊境界』的執取,這裡面隱含了,“我跟別人是不同的”,“我比別人高明”,我有靈通力,我有天眼能看到無形的,這樣都隱含著“我才是那個受到神佛挑選的人”……然而,這個東西是整個正念禪修中最難放掉的。』
正念禪修靜坐的目的是:“如實照見身心的實相”。
什麼是“如實照見身心的實相”?
舉例,有的人在靜坐時,感覺身體好像細胞都在震動,很多人都是這樣的,坐到一定程度他整個人的氣動,變成了一種震動,他就會覺得,嗯,這才是身的實相,我以前那個沈重的肉身不是實相,現在這個才是實相。
可能另外一個人會說,你那個還不是,我坐了以後身體都沒有了,只有一道白光,我發現身體是不存在的。
哇,這個才是身的實相,禪修書裡都講過身體是不存在的,你看我現在身體就不存在了,這就是實相。你那個不是,粗重的肉身也不是。
還有一個人他可能會說,你那也不是,你看書上或者高僧都說,最後是看山還是山,你們那些才是妄界,才是妄念,你有這個身體就有這個身體呀,身體在這裡就在這裡呀,這才是實相。
一千個人在靜坐就有一千種『相』
但究竟什麽才是『身』的實相呢?
再來說這個心,我們把身和心分開來說,我們就簡單地把心分為“名色分別智” ,就是意識,是我們這個意識系統在作用;是概念在定義它是什麽;然後是觀念;還有想像力,譬如我們坐在這,各種念頭滿天飛,可能坐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這些念頭就很細微很細微了,甚至進入到很深的禪定境界後,完全沒有念頭了,就只有色法,沒有名法。他就可能覺得,嗯,這個才是心的實相。
可能有另外的人,他一坐在這個地方,就感覺空中『有什麽聲音』在講話,或者空中出現了神佛菩薩,他感覺這種才是實相,想著以前我都看不到這樣的東西,現在我坐在這才能看得到,有人最後還能看到別人身上的氣場、光的顏色,覺得這才是看到了實相。
或者有的人聽到的還不是現實世界裡的聲音,而是“內心的聲音”,感覺空中有聲音在指引他什麽的,他感覺這個才是心的實相,以前坐在那,腦子裡今天想明天的那個,不是實相。但有的人可能覺得你那個東西才是大妄念,
在我在靜坐禪修,是很殊勝的,聽到什麽就是什麽,
看到什麽就是什麽,這個才是心的實相。
所以關於心的實相是什麽,又有好幾種情況,
一種是對當下起反應,他認為這個就是實相;還有一種是,有各種各樣的念頭滿天飛,
他認為這個就是實相;還有一種是念頭、意識心都空掉了,沒有了,他認為這樣才是實相。
我們說如實照見身心的實相,有的人他甚至連這些所謂的“心”都沒有了。
那如實照見身心的實相,
究竟什麽才叫如實照見身心的實相?
我相信有身心靈圈很多人在追求以下這樣的東西:
以前有位朋友,在靜心觀想時,說他觀著,觀著,突然可以看到他眉心這個地方,有一個白色的小人……哇,他終於知道什麽叫“明白人”!
怎樣你才是明白人,你要看你看到你眉心這裡有一個白色的小人——才叫明白人?
然後他還說,有另外一個禪修者,一看到他,就知道他能看到那個小白人,
兩相佐證,互相坐實。
看了這個例子,就引起了自己的省思,
事實上不同的人在靜坐時,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,
無論是身的還是心的,大部分人可能就是酸麻冷脹痛,又困又念頭紛飛,等坐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慢慢地念頭會變少,會慢慢靜下來,然後慢慢地會有各種不同的『境界』,剛才上面所說的那些『境』都是有可能經歷到的。
這麽多的情況,那一道光是實相嗎?
我的這個粗重肉身就不是實相嗎?
還是說我的這個粗重的肉身是實相,
光那個東西只是一個特殊幻境而已?
究竟哪個才是身心的實相?
若不自己讀經,自己亂坐一通,或是亂連結,靜坐過程所產生的各種『幻境現象』的各種解釋就如同盲人摸象。
悉達多王子指出,心的實相就是三法印:苦、無常、無我。
就是你這些東西不論長什麼樣,是光也好,是明白人也好,都無所謂,最後都是無常、苦、無我。正念一路平等『觀下去』就會得出的這樣的結論,就是三法印。
當你ㄧ上座,去驗證悉達多給你的這個結論,就是三法印,苦、無常、無我,
你就去驗證那個東西,然後發現確實是那樣的。
這個是東方正念的目的,所以不管是否能正念減壓,
其實我想說的是,“如實照見”這幾個字,意味『照見的內容』都是平等的。
無論它顯現出來的是什麽東西,它本質上是平等的。
其實,『如實』照見就是實相,無論照見的是什麽,這個實相是超越了『真實和虛幻』的對立的。它就是顯現在這裡,無論它顯現的是什麽。
當你的心去二元分別它的時候——當然從本質上講,你如實照見了『心在二元分別』
這個二元分別本身也是一個實相,它也是平等的。
『如實照見』本來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,但是它難在什麽地方呢?難在『心』的執取,
就是我們的心對各種『特殊境界』的執取。
這裡面隱含了很多很複雜的東西,它隱含著“我跟別人是不同的”“我比別人高明”,
我有神通力,我能看到無形的,隱含著“我才是那個受到神佛挑選的人”……
這個東西是整個禪修中最難放掉的。
就算表面上他可能裝得極其謙虛,但是那個東西他是放不掉的,本質上還是我執特殊性的靈性傲慢,就是把這個“我”投射到一種很特殊的境界上,以及更深層的,因為我體驗過這個特殊的境界,所以我是與眾不同高人一等的。
總之,本質上是——我,我,我……
我存在,我以此證明“我”存在。
《心經》,講到“名色分別智”,只要你真的證到到名色分別智,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。
這是正念禪修觀照所產生的第一種智慧。就是,只有名法和色法。
名法是我們的心智意識,而意識之外的,統統都是色法,
而宇宙萬物,只有名法和色法這兩種。這個是完全可以自己去驗證的。
有的人說,我沒有那些神叨叨的境界,也不會去抓什麽“明白人”,但是我會在那裡分析念頭—
這兩種情況是最常發生的,一個是掉舉,就是心的散亂的一種;
還有一種就是,你這裡面可能隱含著一種輕微的打壓。
當你發現它跑了,回來就是了,不管它。
當你知道你的心跑了,就已經回來了。
這個其實就是我們正念禪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,因為像這樣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來,
這是我們這三四十年形成的慣性,以前你連『中間一點點空隙』都不可能看得到的。
瑜伽身息的練習將協助你『念頭轉速』稍微變慢,以前我們可能在半分鐘之內有一百二十個念頭,這中間你根本不知道有一百二十個念頭;
現在你坐在這個地方,啪,剛才出現了一個念頭,跑掉了……
就是說,以前你的念頭就像流水一樣,現在變成鎖鏈了,就是一環一環的,你是清楚的了。
雖然這之間連接的空隙你看不到,但以前它就是流水。
我們心的慣性,如同“心識流注”,禪宗很多方法就是要打斷這個心識流注,
什麽叫心識流注?就是我們的念頭就像水流一樣,慣性的連鎖反應,
流注,就像拿一壺水注下來,注在這個杯子裡面,這個水流是完全連在一起的,
就像我們念頭的連鎖反應一樣,這叫心識流注。
正念觀照就是要打斷心識流注,而且這個東西可以在生活中實際地去用
因為以前跟你講話,你都慣性地直接反應,當你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心的慣性會被打斷。
或者以前情緒一起來,你就會『條件反射』般的口不擇言,條件反射般地做某些動作,某些行為,這都會斷掉。
只有當慣性的這個東西斷掉,有空隙的時候,大智慧才會產生,
你才可以身心自主——我可以選擇『不這樣』。
這就是為什麽外面很多的心靈課程,上課的時候,師生的能量共振,覺得特別高能量,
回去日常生活就不行了,又回到心性的老樣子,因為它沒有真正讓人『照見實相』
正念觀照是為了深入我們的心相續,
並且照見心識流注,就是心相續,
你只有深入它,然後才能不受它影響。
我們的『心的相續』首先是要看到它,開始的時候你是不知道它像流水一樣,
當你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它的時候,它就會變得越來越慢,越來越慢,然後“截斷眾流”。
正念實修一陣子,平時我們腦子裡的胡思亂想,當你意識到的時候,馬上深吸一口氣,氣往下沈,斷掉這個胡思亂想。一開始你可能做不到這一點,還會慣性地接著想,所以我們才要訂定『百日』連續共學,
一段時間的訓練,就是能夠隨時地截斷慣性的念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